来源:创始人 更新时间:2020-12-06
<!--[if !mso]>
在患有复杂共病的肥胖人群中,最常发生的肥胖相关疾病包括:
糖尿病(75.4%)、高血压(71.8%)、睡眠障碍(42.6%)、骨关节炎(42.1%)、心律失常(34.4%)、细菌感染(31.3%)和哮喘(22.1%),其它的还有心绞痛、心梗、心衰、脑梗、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胰腺炎、肝病、痛风、背痛、肾癌、皮肤感染和湿疹、贫血等。
肥胖程度越高,患复杂共病的风险越大。
“将军肚”患癌风险
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的平方(米) ,以此来衡量一个人的胖瘦程度。
对中国人来说
BMI<18.5 体重过低
18.5≤BMI<24 正常
24≤BMI<28 超重
BMI≥28 肥胖
在众多体型中:
腰臀比(腰围÷臀围),是判定中心性肥胖的重要指标:
一份胖人专属的「吃动指南」
科学地“吃”
清淡饮食,少吃高脂食物,控制好食物摄入总量,同时保持膳食均衡、丰富多样。
科学地“动”
研究显示,慢跑、爬山、步行、快步走、跳舞、瑜伽,可以有效降低易胖体质人群的身体质量指数(BMI)。其中,经常慢跑是控制肥胖的最佳锻炼方式。体重较重的人运动时,要特别注意保护膝关节。
建议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锻炼。以前很少运动的人可从每天走3000~5000步开始,循序渐进培养运动习惯。
对于有慢性病或身体状况不稳定的人群,最好经专业的运动医学科医生评估指导后再进行相关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