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创始人 更新时间:2023-05-22
低血糖指血糖浓度低于正常低限所引起的相应症状与体征这一生理或病理状况。
低血糖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之一,发作的低血糖可加剧血糖的波动,加重病情的不稳定性,严重低血糖如未能及时识别,未及处理可致死亡。
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诊断标准不同。许多糖尿病患者存在自主神经病变,对低血糖的感知能力较差,因此,发生低血糖时对身体的危害更大,很容易诱发严重心血管事件,如心律失常、心衰、心绞痛、急性心梗、脑卒中等。
为安全起见,非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诊断标准是不一样的,非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标准是≤2.8毫摩/升,而糖尿病患者血糖≤3.9毫摩/升便可诊断为低血糖。如果血糖<3.0毫摩/升则定为临床显著低血糖,提示有严重、临床上有重要意义的低血糖发生。
低血糖未必都有症状
当血糖低于正常时,有些患者会出现明显症状,有些患者症状轻微,而有些患者则完全没有症状。
“无症状性低血糖”多见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以及长期频繁发生低血糖的患者(如某些“脆性糖尿病”患者),其原因可能与机体神经系统受损、交感神经对低血糖的感知能力下降,以及老年人肾上腺皮质功能生理性减退有关。
无症状性低血糖患者,由于低血糖发作时无任何症兆,病人往往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昏迷状态,因而非常危险。
对于这类病人要注意3点:
要加强全天候血糖监测,尤其是夜间血糖监测;
血糖控制标准要适当放宽,不宜过严;
注意睡前加餐,预防夜间低血糖。
“低血糖”往往比“高血糖”更凶险
对于高血糖的危害,大家都比较清楚,也非常重视;相比之下,对于低血糖的严重危害却往往不够重视。事实上,低血糖的危害丝毫不逊于高血糖,有时甚至更加凶险。
如果说高血糖的危害是以年来计算的,低血糖的危害则是以小时来计算的。严重低血糖会引起大脑功能障碍,超过6小时以上将导致永久性的脑损伤。不仅如此,老年人的低血糖还容易诱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无症状低血糖”比“有症状低血糖”更可怕
饥饿感、心慌、出汗、手抖等症状是低血糖的预警信号,它可以提醒患者及时自救或求医。而“无症状性低血糖”的患者在发生低血糖时,患者往往没有任何感觉和先兆,病人常常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昏迷。
如果不能被他人及时发现,延误救治,患者很可能因为持续的低血糖状态变成植物人,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注意事项
1.发现低血糖症状后,15分钟后检测血糖一次,如仍未缓解,重复进食一次含糖食物,如离进餐差30分钟,可再进食些点心类食物。
2.含糖食物选择单糖,最好不要选择巧克力(脂肪延缓葡萄糖吸收),做好记录,记住下次用药前与医生联系。
3.需要合理使用降糖药物(适应症、剂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应用拜糖平发生低血糖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
4.严重低血糖立即就医。
低血糖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心态,生活规律,按时定量进餐,遵医嘱服药。
2.运动因人而异,持之以恒。
3.对于老年人适当放松血糖控制标准,按时监测血糖,必要时监测夜间血糖(睡前、凌晨3点)。
4.按时监测肝肾功能。
5.随身备好含糖食物。
6.随身携带糖尿病求助卡。
文章参考引用:
【1】王建华.低血糖,您真的了解吗[J].江苏卫生保健,2022,No.298(10):14-15.
【2】王艳.低血糖的应对办法[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23,No.399(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