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长期缺碘的危害,如何防治碘缺乏病?

来源:创始人 更新时间:2023-05-17


机体因缺碘导致的一系列疾病以前命名为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现在统称为碘缺乏病。碘是人体必需元素,体内不能生成,需要从外环境获取。碘缺乏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影响儿童的智力和生长发育。我国居民碘的主要来源是碘盐、食物和饮用水。


长期缺碘对不同人群会产生不同危害。胎儿期阶段长期缺碘可导致流产、死胎、先天畸形和婴儿死亡率增高;新生儿期阶段长期缺碘可导致新生儿甲状腺肿和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儿童和青少年期阶段长期缺碘可导致甲状腺肿、青春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智力障碍和体格发育障碍;成人期阶段长期缺碘可导致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智力障碍。此外,缺碘还会造成:神经型克汀病,智力缺陷、聋哑、痉挛性瘫痪和斜视;黏液性水肿型克汀病,智力缺陷、身材矮小和精神运动障碍等。


碘缺乏病


碘缺乏病是一组疾病的统称,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以及由碘缺乏引起的流产、早产、死产、胎儿畸形等。


科学研究发现,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大脑的智力发育,特别是胎儿期和0~3岁的婴幼儿期正是脑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时若缺少碘供应,大脑的正常发育就会受到影响,因此碘元素也被称作“智慧元素”。


地方性甲状腺肿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甲状腺轻、中度弥漫性肿大,质软,无压痛。极少数明显肿大者可出现压迫症状,如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刺激性咳嗽等。胸骨后甲状腺肿可有食管或上腔静脉受压症状。甲状腺功能基本正常,但有的患者由于甲状腺代偿功能不足出现甲状腺功能减低,影响智力及生长发育。少数地方性甲状腺肿病人由于长期血清,TSH水平增高,当补充碘后,甲状腺素合成过多,形成碘甲亢。地方性克汀病可分神经型、黏液水肿型及混合型3种。多数为混合型。


防治碘缺乏病


为了防治碘缺乏病,主要从补碘方面着手,多以食物方式补充。孕妇在妊娠期间也需注意补充碘,避免碘缺乏造成胎儿出现碘缺乏病的相关症状。


(1)适量摄入合格碘盐,不可为了预防碘缺乏病而过量摄入。

(2)多食用含碘丰富的食物,包括紫菜、海带、海鱼及海贝类等。

(3)增加碘缺乏疾病相关知识,了解早期症状,必要时早期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