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创始人 更新时间:2023-01-09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讲卫生,讲卫生当然是好事,但有的人分不清讲卫生和过度清洁,反而是害了自己!
很多北方的朋友洗澡时不用搓澡巾,总感觉洗不干净。但专家呼吁:最好不要使用搓澡巾,尤其不建议用纤维材质的搓澡巾用力搓澡。
皮肤表面的角质层、脂质膜,共同构成了皮肤的屏障层,不但可以保护机体免受外界细菌、病毒的侵袭,而且可以防止体内水分流失。
如果经常使用粗糙的搓澡巾搓澡,把皮肤搓红、搓痛了,对皮肤屏障是一种机械性损伤,很可能破坏这层保护膜,让皮肤变得敏感脆弱,除了容易干痒,还会增加患皮肤病的风险。
临床发现,有些成年人身上长出了传染性软疣,俗称“水瘊子”。水瘊子原本常见于免疫力较低的婴幼儿和儿童,但成年人经常使用搓澡巾搓澡,尤其是用力搓澡时,皮肤的角质层就会遭到破坏,降低对病毒的抵抗力,使皮肤病风险增加。
有些人看见肚脐里黑乎乎的东西就难受,会经常清理肚脐,用手去抠。
肚脐里的脏东西是皮肤新陈代谢时脱落的细胞、皮脂腺分泌的皮脂、汗液、灰尘等杂质形成的混合物,和身体其他部位搓出来的泥团没有本质区别。
肚脐中存在内脏神经反射区,如果经常用手去抠,可能会对内脏产生一定刺激,易引起消化不良等症状。如果不小心抠破皮肤,还容易合并细菌感染引起脐炎、腹痛等症状。
如果肚脐里面确实比较脏,可以趁着洗澡,肚脐里的脏东西被浸透后,用棉签轻轻带出来,注意动作一定要轻柔,挖完必要的时候还需要用碘伏消毒。
很多人认为耳屎(耵聍)很脏,不掏不快。其实,它不仅不脏,而且对保护听力有作用,乱掏耳屎很可能损伤耳朵。此外,耳屎的特殊味道是很多昆虫的克星。
门诊最常见的患者是掏耳时因为不小心掏破皮肤,导致外耳道炎,引起严重的疼痛,甚至影响睡眠;不小心把鼓膜掏破,这时候一旦遇上耳朵进水或感冒,就会引起反复发作的中耳炎;常掏耳朵还容易把外界霉菌带进耳内,引起又湿又痒较难根治的霉菌性的外耳道炎;在桑拿店或理发店掏耳,如果掏耳器械没有消毒好,很容易产生疾病的交叉感染,后患无穷。
“洗洗更健康”这句话让不少女性朋友陷入了健康误区,以为私处需要用洗液冲洗。其实,女性日常根本没有必要使用洗液,洗液不但不能预防妇科炎症,反而容易破坏阴道自身的天然防御功能,破坏阴道内环境的酸碱平衡,引起阴道菌群失调,造成阴道炎,甚至盆腔炎等更严重的炎症。
很多人很关注口腔健康,平时吃完东西就习惯性地用漱口水清洁一下,但这样做反而不利于口腔健康。
漱口水不能代替刷牙来清洁口腔,不能把牙齿上的菌斑刷掉,一些细小的缝隙还是会残留食物,不能起到治疗牙周病和龋齿的作用。保护牙齿最重要的是每天早晚两次刷牙,饭后可以用牙线清洁牙缝。
健康人的口腔里存在一些正常菌群,长期使用有杀菌作用的漱口水,可能导致某些细菌被过度抑制,从而导致口腔内菌群失调,反而不利于口腔健康。不管是治疗性还是保健性漱口水,都不宜每天使用。
皮脂对维护头皮起屏障作用。提高头皮对外界各种刺激和微生物感染的防御功能。头皮分泌的皮脂可以均匀包裹在毛发的表面,起到类似于护发素的作用,保护毛发的水分不丢失,避免外界各种因素对毛发的损伤。所以,过度清洗头发反而会损伤头皮和毛发的健康。